現代旅游業體系應具有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應進一步促進有關部門、主體、要素之間的有序鏈接和高效整合,持續優化政策體系、支撐體系、治理體系
近期,習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加快建設旅游強國,推動旅游業高水平發展行穩致遠。現代旅游業體系是旅游業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載體,是旅游業高水平發展的基本支撐,是旅游強國的關鍵表征。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應把握現代旅游業體系的特征和要求,明晰現代旅游業體系的要素與條件,強化現代旅游業體系的支撐及保障。
現代旅游業體系的重點是“現代”和“體系”,它應具有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可以有效滿足國內外旅游者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的需求。
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動力,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是現代旅游業體系最鮮明的技術特征。旅游經營企業、管理機構和非營利組織應通過“觸網”“上云” “用數”,運用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提升服務效率和運營效能,為游客提供互動沉浸式體驗,創新旅游資源保護方式,積累數據資產。
同時,全球氣候變化及生態文明建設對旅游業體系升級提出了新要求,讓綠色化成為現代旅游業體系的內在要求,注重可持續發展。旅游業應遵循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服務“雙碳”戰略,傳承生態文化,踐行“兩山”理念,促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推進涉旅企業節能降耗減排,研發適用于旅游業的清潔生產、綠色管理、生態認證技術,提高目的地資源環境承載力,探索符合各地實際的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旅游發展道路。
此外,體制創新、技術進步和市場開放讓融合化成為現代產業的普遍形態,也是提升現代旅游業體系整體效能的重要方式。除了房車、郵輪、露營地、度假村等旅游業內的融合之外,融合化還包括以休閑農業、觀光工廠、文創商旅綜合體為代表的三產融合,以及旅游業與鄉村振興、城市更新、生態建設、遺產傳承等領域的融合。
與初級階段的旅游業相比,現代旅游業體系應該門類齊全、結構符合常理、分工合作、協同進化。按照施氏“產業微笑曲線”,現代旅游業體系應包括研發設計、生產服務、營銷推廣三個環節,形成旅游產業鏈的上游(前端)、中游(中端)和下游(后端)。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須解決“不全不優”“大而不全”“全而不優”問題,強化產業鏈思維,聚力推進補鏈、強鏈、延鏈,逐步的提升旅游產業體系的完整性。
基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戰略目標和產業發展客觀規律,現代旅游業體系應正確地處理規模速度和質量效益的關系,樹立“創新驅動”“質量強旅”“品牌競爭”意識,運用新思維、新技術、新模式,培育新產品、新業態、新場景,塑造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和區域公用品牌,提升生產效率、經營效益、管理效能,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我國旅游服務產品在國際旅游市場上的吸引力、影響力和競爭力,使我國旅游業處于全球領先水平。
安全性則是考慮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基于產業鏈供應鏈管理,從統籌發展和安全角度所提出的,要求現代旅游業體系堅持底線思維,加強前瞻規劃、戰略管理和資源儲備,形成內容生產、模式創新與多業共棲能力,提升產業鏈的韌性和供應鏈的穩定性,更好地應對突發事件和市場變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內外旅游客源市場的分眾化、碎片化現象日益明顯,按照年齡、職業、出游方式、游伴屬性、消費水平、主導動機等條件,可以識別出復雜多樣的需求。現代旅游業體系應在游客畫像技術和產品庫管理的基礎上,具備研發、供給、營銷相應產品和服務的能力,滿足游客的多層次立體化需求。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旅游者的個性化需求得以釋放和表達,已超越觀光打卡、休閑娛樂、康體養生、旅居度假、教育研學、科考探險、文化創意、商務考察、會展博覽、探親訪友等常規需求。現代旅游業體系應能夠順應散客化趨勢,按照產消合一、價值共創的原則,加強顧客關系管理,完善旅游服務產品定制化生產方法,更好地滿足游客的個性化需求。
在支付能力和消費檔次方面,慢慢的變多的游客開始選擇品牌酒店、精品民宿、米其林餐廳、精致露營地等有格調、有價值觀、有服務品質的游憩場所。現代旅游業體系應及時推進傳統旅游企業升級,加快旅游服務產品迭代,注重高檔型甚至豪華型產品的供給,更好地滿足高端游客的需求。
現代旅游業體系是由一系列緊密聯系的產業部門、市場主體、生產要素等組成的有機系統。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應進一步促進有關部門、主體、要素之間的有序鏈接和高效整合。
作為現代服務業,旅游業既是生活性服務業,也是生產性服務業。現代旅游業體系既包括直接面向游客提供接待服務的生活性服務部門(如票務預訂、住宿服務、餐飲接待等),還包括為這些部門的經營管理提供中間服務的生產性服務部門(如規劃設計、法律咨詢、保險服務等)。相較而言,旅游業生活性服務部門發展時間長、速度快、規模大、成熟度高,而素有“中場發動機”之稱的生產性服務部門尚未從根本上改變規模小、分布散、能力弱、專業化程度低的局面。
在積極推進生活性服務部門補短板、上水平的同時,還要順應專業分工、服務外包、供應鏈管理的趨勢,聚焦知識、創意、技術、信息、標準、品牌,加快市場調查與研究、創意策劃、規劃設計、產業研究、管理咨詢、技術服務、電子商務、融資租賃、保險理賠、評估認證、品牌營銷、招商引資等生產性服務部門的發展,為旅游業高水平質量的發展注入新動能。
此外,還應積極發展以郵輪自主設計和建造、大眾消費游艇產品、索道纜車本土化制造、游樂設施裝備制造業、低空飛行旅游裝備產業為代表的新興起的產業部門,培育旅游業的新增長點。
企業是旅游業運行的細胞,現代旅游業體系需要各類所有制企業、不同規模企業、多種行業背景企業百花齊放。要不斷深化旅業國資國企改革,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增強對外資企業的吸引力。
要著力培育能夠講好中國故事、輸出管理技術和品牌、參與國際市場之間的競爭、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跨國企業,積極孵化擁有自主創造新興事物的能力和先進商業模式、能夠發揮示范引領效應與關聯帶動作用的有突出貢獻的公司,全方面提升具有內容生產、研發技術和持續運營能力的中小型企業,規范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就業創業、孕育新產品新業態的微型企業。
要大力支持具備條件的旅游企業在北京、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或在全國中小企業股權轉讓系統(新三板)掛牌。結合旅游業的特點,吸引主業基礎堅實、成長性好、科技含量高的企業進入旅游領域,培育認定一批富有創造新興事物的能力、發展動力和經營活力的“金種子”企業、獨角獸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積極探索建立包容審慎的監管長效機制,促進跨界投資、混業經營、融合創新的新業態企業健康發展。
現代旅游業體系離不開土地、勞動力、資金等傳統要素保障,更需要知識、科技、創意、信息等新型生產要素支撐。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要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優化生產要素投入結構,提高要素利用效率,推進要素協同優化。
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應強化“人才興旅”意識,推進大中專院校旅游專業人才教育培訓方式創新,建立完整旅游產業專業方面技術人才職稱評定制度,完善導游自由執業管理辦法,認定表彰一批服務明星、技術技能大師、勞動模范。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應踐行“科技強旅”理念,提高旅游業先進適用研發技術、交易、推廣的組織化程度和客戶服務、經營、管理的智慧化水平,增加發明專利數量、旅游服務產品科技含量,探索數據資產化的有效路徑,推動知識產權保護。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應拓展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廣度和深度,推進創意賦能旅游業內容生產,自覺擔負推動中華優良歷史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任,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探索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優秀文藝作品走向旅游市場的有效機制。
現代旅游業邊界彈性大,構成要素多,產業鏈條長,關聯性強,開放度高,輻射面廣,利益主體多元,綜合效益突出。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除了不斷的提高要素保障能力,還應注重持續優化政策體系、支撐體系、治理體系。
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離不開政策引導和調控,尤其是在規劃協調、體制改革、機制創新、消費促進、資產金額的投入、用地供給、人才教育培訓、技術運用、業態培育領域。
應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鼓勵地方政府尤其是縣級政府結合各地實際開展政策創新實踐,從基層實踐中汲取智慧,將先進做法、成功經驗、成熟模式轉化為可復制可推廣的政策。
應加強旅游業有關政策之間的銜接,注重前后政策、上下政策、橫向政策之間的關聯性和系統性,強化財稅、金融、土地、人才、消費等政策的協調,加強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教育體育、衛生健康、安全生產等部門政策的聯動。
應加強旅游產業制度從設計到實施再到評估的全過程管理,確保論證充分、設計科學、程序合理、宣傳到位、實施順利、評估及時、成效明顯,防止出現“重制定、輕實施、缺評估”現象。
在進一步完善交通、通信、能源、給水排水、環境衛生、防災救災等基礎設施的同時,應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地加強旅游業新基建,聚焦新一代信息網絡,努力形成適應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的基礎設施體系,促進旅游業與數字化的經濟深度融合。
除了交通集散、信息咨詢、便民惠民、應急救援之外,還應提升無障礙服務、入出境便利化、文化娛樂、科學普及水平,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公共體育服務、公共衛生服務與旅游公共服務有機融合,創新志愿服務的內容和形式,保障特殊群體的旅游權利,提高游客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結合鄉村振興和城市更新,營造干凈、整潔、優美的人居環境,維護安全、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強化包容、開放、好客的旅游氛圍。因地制宜地規劃建設主客共享型休閑旅游空間,展示城鎮和鄉村居民的美好生活。繼續開展鄉村旅游重點村鎮、旅游休閑街區、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創建,推動城鄉深度融合。
現代旅游業體系呼喚高水平的產業治理,要求建立多主體參與、多部門協同、多手段共用的治理體系。
應強化產業治理、綜合治理、智慧治理思維,推進解決非法經營、無序競爭、虛假宣傳、誘導消費等問題,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協調各方利益關系,維護消費者權益,優化旅游產業生態。
應整合文化旅游、治安管理、市場監管、食品藥品監管、交通運輸、網絡安全監察等部門的力量,通過旅游監管服務平臺、市場“紅黑榜”制度、網上舉報投訴處理系統等,繼續完善“1+3+N+1”綜合監督管理機制,推進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常態化、長效化。
應切實發揮旅業協會、電子商務平臺、第三方評估機構的作用,逐步提升旅游企業誠信評價、旅游客戶服務質量評價、游客滿意度調查的效能,全面開展旅游服務的品質示范單位、文明旅游示范單位創建,積極穩妥地推進旅游業規上企業社會責任信息公開披露試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