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業已被確定為我們國家的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但是,它究竟涵蓋哪些行業?目前國內外有幾個不同的說法和計算方法。
世界旅游組織(WTO)制定的旅游衛星賬戶體系(TOURISM SATELITE ACCOUNT,簡稱TSA)己于2000年3月1日經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批準,變成全球經濟部門中率先經聯合國批準的具有國際標準的行業。
旅游衛星賬戶是指在國民賬戶之外,按照國際統一國民賬戶的概念和分類標準設立的一個獨立的虛擬賬戶,將所有與旅游消費有關部門中因旅游消費而導致的產出部分剝離出來,統一列入這一虛擬賬戶中,以此準確地測定旅游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該賬戶可提供下列數據:
新加坡旅游衛星賬戶將下列39類商品和服務列入旅游服務產品之列:蘭花和其他花卉,其他食品,巧克力/糖果,其他食品加工,煙/酒,服裝,服裝加工,紡織品,腳上穿用物品,皮革/皮革制品,圖書/雜志,藥品,化妝品,計算機,收音機/錄放音機,電視/錄像機,其他電子科技類產品,家用電器,燈具,照相與光學產品,鐘表,玩具/娛樂用品,珠寶,其他生產商,批發零售業,餐飲,飯店,地面交通,水上交通,航空,其它交通,別的金融服務,其他商業/技術服務,政府服務,教育,醫療/保健服務,媒體/娛樂業,其他消遣服務,個人/家政服務。
顯然,此處“D其他”包含極廣,與“旅游與旅行有關的服務”幾乎關聯到上述所有服務貿易的各部門。
世界旅游與旅行理事會(WTTC)認定,旅游業作為為游客提供服務和商品的企業群體包括:
世界旅游與旅行理事會(WTTC)在1996年《旅游業與世界經濟研究報告》中,測算該年全世界旅游業創造的2.5億就業人員包含下列4個部分:
1.旅游服務方面提供的就業機會,包括在航空公司、飯店、餐館、景點、租車公司、旅行社、旅行代理等方面的就業機會;
2.旅游業中政府服務方面的就業機會,包括旅游促銷機構、邊境和機場的海關及有關官員;
3.旅游業中的投資提供的就業機會,包括旅游業與公共、私營投資進行建設的就業人員;
4.旅游商品方面提供的就業機會,指那些為旅游公司可以提供貨物和服務的就業人員。
上述四方面的就業使旅游業變成全球上最大的就業制造者,約占全球就業總數的1/9。由此可見,WTTC研究報告中“旅游業”和“旅游經濟”是一個既包括直接為旅游者服務、也包括間接為旅游者服務的“大旅游”概念。
美國學者唐納德.朗德貝格所著《旅游經濟》(Tourism Economics)一書認為,旅業結構包含:
住宿設施(大酒店、汽車旅館、度假酒店、共管出租公寓、計時旅館、招待所,床位加早餐等);
根據1992年國家計委和國家統計局認定的《中國行業代碼表》,現對旅游產業的內涵和外延作簡要說明。該表把全國國民經濟劃分為100個行業,每個行業下設若干子行業(下文中用圓括號列出)。
旅游服務行業是指以場地、設備、技術、資金和勞務等要素,為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餐飲、觀光、度假、康樂、購物等服務(即“行、游、住、食、購、娛)的企業和事業單位的綜合體,最重要的包含下列行業(括號中的數字為行業代碼):
⒋公共服務業(75包括市內公共交通業、園林綠化業、自然保護區管理業、環境衛生業、市政設施建設工程管理業、風景名勝區管理業等);
⒌居民服務業(76包括理發及美容化妝業、沐浴業、攝影及擴印業、日用品修理業等);
⒔零售業(64包括餐飲煙草零售業、日用百貨零售業、紡織品服裝和鞋帽零售業、圖書報刊零售業等);
顯然,上述⒈和⒉全部屬于旅游業的范圍,6-11中為旅游者提供交通服務的部分屬于旅游業,⒊⒋⒌⒓⒔⒕中為旅游者提供服務的部分屬于旅游業,它們都是第三產業的組成部分,分別為“行、、游、住、食、購、娛”提供商品消費或勞務服務。
為旅游者的行、游、住、食、購、娛服務直接提供物資、設施和器具供應的行業有:
上述行業屬于第一產業的行業,為旅游者提供飲食、工藝品原料和觀光休閑場所。
上述行業屬于第二產業的行業,為旅游者提供餐飲和旅途用品,為旅游業提供服務接待設施、設備和器具。
9.文化藝術(90藝術、出版、文物保護、群眾文化、新聞、文化藝術經紀與代理業等);
⒒綜合技術服務業(93氣象、測繪、技術監督、海洋環境、環境保護、工程設計業等);
上述行業和部門屬于第三產業的行業,為旅游業的運行提供組織保障、人力培訓、信息咨詢、金融保險、醫療保健和文體娛樂等基礎性服務。
9.非金屬礦物制品業(31水泥、磚、石灰和輕質建材、玻璃、陶瓷等);
上述行業和部門屬于第三產業,為旅游開發和經營提供物資生產、流通及軟件開發的基礎性服務。
據上分析,旅游服務行業本身涵蓋14個第三產業行業的全部和一部分,還有37個行業與旅游產業直接相關,25個行業與旅游產業間接相關。與旅游服務業直接、間接相關的行業和部門共有76個,其中5個屬于第一產業,30個屬于第二產業,41個屬于第三產業。
如前所述,世界旅游旅行理事會(WTTC)在1998年發表的《旅游業對經濟影響》報告中,使用了“旅游業”(或“旅業”)與“旅游經濟”兩個概念、兩種經濟指標。前者指“為旅游者直接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行業或部門”,后者指“為旅游者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行業及其他對旅游消費活動有較大依賴的行業”。
“旅業”或“旅游服務業”,指直接為旅游者提供交通運輸、觀光度假、住宿、餐飲、購物、康樂服務(如旅行社、旅游涉外飯店、旅游定點餐館、旅游定點商店、旅游車船公司、旅游定點娛樂場、旅游商品定點生產企業等)以及為這些服務專門或直接提供人力、智力和中介服務的企業和事業單位、行業和部門(如旅游院校、旅游研究規劃機構、旅游宣傳出版、旅游網站等)。旅業是以“行、游、住、食、購、娛”為主要環節的行業鏈。這些受各級旅政主管部門管理或指導的企業和事業單位、行業和部門基本上屬于第三產業的范圍。
“旅游產業”指旅業和為旅業直接提供物質、文化、信息、人力和智力服務和支撐的行業和部門,旅游產業不僅包括第三產業的許多行業和部門,還包括與旅游業緊密關聯、為旅游業提供物資或非物資供應和支撐的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眾多行業和部門。據1992年公布實行的國民經濟核算表的分類,屬于一產的農、林、畜牧和漁業的相關部分,屬于二產的餐飲加工制造、服裝制造、家具制造、文體用品制造、工藝美術品制造、土木工程建筑、裝修裝飾、煤氣電力自來水供應制造、交通運輸設備制造、電器設備制造、電子通訊器材制造等行業的相關部分,屬于三產的航空運輸、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上運輸、郵電通訊、公共服務、居民服務、娛樂、飲食、零售、商業經紀與代理、批發、租賃、金融、保險、信息咨詢服務、計算機運用服務、市場管理服務、衛生、體育、教育、文化藝術、廣播電影電視和氣象、工程設計及環境保護等綜合技術服務業的相關部分,從及國家機關的有關部門,如旅政管理、海關、邊檢等。旅游產業中的旅游業企業和事業單位直接或主要由旅游主管部門管理,其余企事業和行業分別屬于其他各行業、各部門管理,但與旅游業的發展具有緊密聯系,互相配合、互相依托、互相促進,一起發展。旅游產業是由旅游業和與旅游緊密結合的眾多行業組成的產業群。
旅游服務行業和與該行業直接、間接相關的行業和部門共同構成的旅游產業,即人們經常所說的“大產業”,它是由眾多行業鏈(或行業群)組成的產業集合體,由行、游、住、食、購、娛組成的旅游服務業是該產業的核心。
旅游業與國民經濟的眾多產業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是一個關聯度大、輻射面寬、依托性強的綜合性產業。它的發展依托于國民經濟的總體發展,有賴于各行業、各部門的支撐,同時又能促進眾多行業的發展,不同程度地拉動一、二、三產業的增長,從而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強有力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