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洲城大舞臺,文旅賦能更精彩。25日,第三屆長沙市旅游發展大會拉開序幕,為星城文旅書寫新的篇章。今年上半年,長沙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9061.3902萬人次,同比增長15.99%,實現旅游總收入1019.55億元,同比增長18.71%,客流與總收入雙雙實現兩位數增長。長沙近年來獲評“中國美好生活城市之十大旅游向往之城”“00后最想去的城市榜首”“2024全球100目的地”。
當前,“新質生產力”是一個熱詞,形成新質生產力,文旅應該有何作為?長沙的答案是將文旅工作融入大格局、服務大生產,以科學技術創新賦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新質生產力的文化產業亮點,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重點推進賈誼故居二期修復工程、漢長沙國王陵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積極推動“湘”當有味街區、漢長沙國數字博物館、天心閣光影公園等項目落地……今年,長沙狠抓項目建設,制定《全市重大文旅項目建設實施方案》,183個項目投資近1200億元,完善全市重大文化旅游項目庫。
突出精品示范,長沙將支持銅官窯、大圍山、大王山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溪悅薈、白果園打造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創建3A級以上旅游景區4家以上,省級重點村鎮3個以上、鄉村旅游區點5個以上、等級民宿6家以上,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線路。
在業態融合方面,長沙將大力推進工業旅游,出臺《關于快速推進工業旅游高水平發展的意見》,積極承辦全國第五屆工業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聯合大會,打造以長沙為龍頭的沿湘江工業旅游發展走廊。圍繞鄉村旅游重點村鎮、星級鄉村旅游區(點)和“四個一百”工程,建立鄉村旅游“微度假”系列新產品體系,制定出臺《關于促進全市旅游民宿高水平發展的實施建議》,探索“鄉村民宿+”多元融合發展模式,支持瀏陽打造“三湘民宿第一高地”。
今年2月28日和29日晚,湘劇《夫人如見》再次在長沙上演,一種東方式的舞臺輕奢感,一段如泣如訴的伉儷情深,引發強烈反響。
為繁榮藝術創作,長沙今年推薦湘劇《夫人如見》、花鼓戲《花豬司令》及優秀群文作品參評第八屆湖南藝術節,創作廣播劇《約定之上》。舉辦杜鵑花藝術節、城市交響樂團“長沙峰會”、新年音樂會、“為長沙寫歌”創作采風、“長沙之夜”露天文藝晚會等活動。整合現有演出場地、演藝人才等方面的資源,打造精品演出項目、開發形式多樣的演藝新空間、創新適合年輕觀眾口味的運營模式。
長沙是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全市現有美術館13個、公共圖書館12個(含省級館)、文化館11個(含省級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70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565個,將公共文化服務送到市民家門口。
長沙還將推動長沙美術館擇址遷建,提質改造長沙群眾藝術館實驗劇場設施設備。開展全市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評估定級,新建100個標準化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20個文旅融合示范點。
今年湖南省兩會期間,一份《關于支持左宗棠墓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議》引發關注。如何保護文物,實現文化遺產活化利用?
今年,長沙將夯實文化遺產保護基礎。全面啟動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生態文化示范區創建,舉辦2024海絲聯合申遺聯盟城市聯席會議。指導開展左宗棠墓保護修復,申報第九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加快推進岳麓書院“實事求是”策源地文物保護工程。
馬王堆考古迎來50周年,長沙舉辦了“漢長沙國漁陽王后”等專題展,新增至少1家非國有博物館、2個非遺分館。同時,探索以綜合型博物館為龍頭,以專題博物館和別的行業博物館為輔翼的發展路徑。加快24小時博物館、“數字博物館”建設,推動長沙博物館、長沙簡牘博物館智慧博物館項目。靖港、文家市被評為中國歷史背景和文化名鎮,確定了太平街、潮宗街歷史背景和文化街區和11條歷史街巷,打造了50公里歷史步道。加強非遺保護傳承,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9人,非遺項目9個,生產性保護基地1個,打造一批富有活力的非遺工坊、非遺村鎮、非遺街區。博物館日、非遺日等活動一票難求,遺產+旅游持續升溫。長沙文旅不斷點亮新IP,復原活化城市記憶,讓優良歷史傳統文化對接新入口、融入新語境、滿足新需求。
在今年央視財經發布的《金牌新字號》推薦榜中,茶顏悅色、黑色經典、墨茉點心局、綠葉水果、頤而康5家湖南新消費品牌上榜,占全國總榜單的10%。這些各具特色的品牌火遍互聯網,成了長沙獨特的城市文化符號。新消費品牌扎堆“出圈”,早已不是新鮮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長沙已誕生全國知名新消費品牌80余個。有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長沙新消費累計融資項目72個,融資總金額超710億元,穩站全國城市新消費第一方陣。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品質消費需求的拉動,文旅消費大有可為。長沙持續舉辦新春燈會、“長沙之夜”都市休閑季、湖南數字文化產業嘉年華等促消費活動,啟動新一輪文旅消費券發放。為豐富中秋假期市民游客文旅生活,今年長沙推出了四大類81項活動,包括夢幻中秋、沉浸之旅,演藝中秋、視聽盛宴,展韻中秋、藝彩斑斕,嗨購中秋、暢享優惠,新老景點推陳出新,差異化滿足市民游客的不同需求。假期3天,長沙市共計接待游客486.36萬人次,游客總花費達53.25億元。其中,一日游游客152.52萬人次,占比31.36%;過夜游客333.84萬人次,占比68.64%。
這個夏天,瀏陽市東南旅游精品自駕路線紅了,入選全國最美自駕精品路線強名單。這條紅色自駕線路,串聯著故居、秋收起義紀念園等紅色景點,也讓它們同步“出圈”。
目前,長沙市共有紅色資源點275處,具有資源開發利用價值的143處,包括名人故里35處、革命紀念地24處、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61處、綜合性紀念設施23處,建成各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07家,近年來,先后對30多家紅色教育基地軟硬件設施進行提質提檔。
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長沙推出一批兼具紅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精品紅色研學線路與產品,打造了湖南第一師范、新民學會舊址、楊開慧紀念館等一批重點紅色研學基地。推出全國紅色旅游精品線條、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10個、全省首批“紅色旅游精品線條,長沙成為全國十大紅色旅游目的地,位列第4名。打造紅色多維沉浸式演藝項目《恰同學少年》青春劇場,《半條紅軍被》榮獲文旅部“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7部重點扶持劇目之一。
今年6月,一連四場的周杰倫“嘉年華”世界巡回演唱會長沙站落幕,長沙以超20萬人次的體育場周邊流量、九成的跨城歌迷人群分布、超5億元的消費帶動量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長沙從游客需求出發,放大“文旅+”模式的吸引力,聯動演藝、非遺、科技、文化等元素,“演藝+旅游”“非遺+旅游”“美食+旅游”“科技+旅游”等業態融合發展強勁,激發出“吃、住、行、游、購、娛”的強大文旅消費潛力。
長沙積極開發新業態、新場景,大力拓展文旅產品多元化供給,《天寵湖南》《新劉海砍樵》等沉浸式演藝應運而生,不斷培育大IP;連續三年舉辦長沙市旅發大會,節會效應凸顯,成為搭建平臺、促進文旅新項目落地、資源整合的有力抓手,長沙網紅度持續提升,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保持著文旅賽道的長期競爭力。
剛剛結束的中秋假期,長沙位居“十大熱門旅游目的地”“00后群體熱衷旅游目的地”“全國旅游熱度最高目的地城市”等榜單前列。
國慶假期火車票開售,同程旅行平臺數據顯示,長沙再次進入十大熱門到達城市及國慶假期十大熱門國內旅游目的地榜單。
近年來,長沙主動融入長江中游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城市群等國家戰略,與周邊省會武漢、南昌的聯動,在今年暑假期間進行多場雙城互動,實現客源互送。同時,長沙對上海、北京等消費力強的重點城市吸引力明顯,有效帶動文旅消費。
經過多種舉措,長沙常年位居各種節假日熱門旅游城市TOP榜單前列,全國頭部網紅城市效應日趨明顯。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詩意共遠方。這個夏天,長沙文旅遠赴歐洲最大熱氣球節——英國布里斯托熱氣球節,走進克羅地亞杜布羅夫尼克市舉行推薦會,文旅出海進程按下“快進鍵”。
暑期以來,長沙入境游按下了“加速鍵”,長沙位列暑期入境游熱門城市,入境游訂單量同比增長123%。在剛剛過去的中秋假期,長沙入境游同樣保持高熱度,攜程旅行數據顯示,中秋長沙入境游訂單同比增長208%。
長沙—倫敦直航班機恢復,長沙對全市所有4A級以上景區的入境游支付進行便利化改造。加強與OTA平臺、移動運營商合作,聚焦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中西部地區的重要客源城市持續推出精品旅游線路和產品。大力拓展入境旅游,瞄準日韓、歐洲等國際直航客源地開展境外營銷推廣,先后組織赴北美、西歐、東南亞、港澳臺、日韓等地區開展文化旅游交流活動。推出“快樂長沙值日生,韻味星城推薦官”主題宣傳,圍繞重點場所進行長沙文旅形象宣傳,聯合湖南航空打造“快樂長沙·韻味星城”號長沙文旅彩繪專機。長沙文旅國際知名度、美譽度與日俱增,也被評為“2024全球100目的地”。
全市圖書館、群藝(文化)館、非遺館等各級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常年開展送戲下鄉、歡樂瀟湘群眾文藝大賽、百姓大舞臺等群眾文化活動,年服務人次近4000萬。長沙圖書館總分館建設、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等多項經驗在全國作為典型推薦。
長沙位列“2023福布斯中國消費活力城市榜”第9位,作為全國夜間旅游熱門城市,長沙4地入選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位居全國前列,夜間消費排名全國前三,連續入選“中國城市夜經濟十大影響力城市”。
近五年來,鄉村旅游對全市鄉村集體經濟的綜合貢獻達30.04%,對住宿、餐飲、民航、鐵路客運業的貢獻超過60%,鄉村旅游直接就業50萬人,對社會就業綜合貢獻達20.49%。讓消費體驗更優質。優化假日旅游聯動,形成假日旅游標準化、規范化工作流程。加強市場主體信用監管,促進規范經營、誠信經營,提升服務質量。深化文化執法高效協作機制,建立健全文旅市場“紅黑榜”制度,推動“游客滿意在長沙”行動計劃落地落實。
5月17日,長沙博物館首次公開館藏左宗棠相關文物數字化保護修復成果的視頻,在“文物+科技”的保護理念指導下,長沙博物館通過開展數字化項目,對館藏的10余件左宗棠相關文物進行數字化應用,遺存文物實現數字化修復、名人故居實現虛擬場景搭建,以此推動民間傳統文化資源煥發生命力。
深入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以馬欄山為引擎,積極推動文化和科技融合納入國家創新體系,著力打造全國領先的音視頻、動漫游戲、數字文博等重點產業集群,培育創建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文旅部技術創新中心;加快24小時博物館、“數字博物館”建設,提升智慧文旅平臺運營效能;鼓勵企業持續發展數字人、視頻AI 等先進音視頻制作生產線,推動與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培育發展文旅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