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由市文旅局主辦的“文旅大講堂”在漳州市博物館陳述廳舉辦。此次文旅大講堂約請福建省閩南文明研討會會長林曉峰主講《陽明學與閩南文明》。林曉峰在講座中指出,漳州是福建陽明學傳達重鎮,并從傳達的時刻、層級、前史、規模及成效等方面做了有力證明。王陽明在漳期間停息暴動,奏請朝廷添設“平和縣”,教化民眾,傳達陽明學;陽明后學施仁、潘桂芳、施邦耀、黃道周等亦在漳掀起“陽明熱”。
講座中,林曉峰從“陽明學在福建的特征”“新時代陽明學在福建的傳承”“閩南是福建陽明學的傳達高地”“陽明學豐厚閩南文明內在”四個方面,淺顯易懂地解說陽明學在福建的傳達、影響及其與閩南文明的聯系,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陽明學雨露潤澤福建大地、陽明學豐厚開展閩南文明、陽明學推進漳州月港開洋、陽明學在福建傳達看漳州等內容。
王陽明在福建的行跡可歸納為避難武夷、進軍汀州、駐節上杭、平寇漳南。林曉峰表明,王陽明在閩講學親傳自己的思維學說,加上其門人、后學入閩傳達、開展陽明學,使得閩南成為王陽明思維的餞別地和傳達高地。其間,王陽明最優異閩南后學之一李贄,承繼開展了王陽明“良知說”,提出“童心說”的自在觀念,建議特性解放、思維解放,著重品格相等、男女相等、婚姻自在,旗幟鮮明地為商賈辯解,揚商賈功勞。
在林曉峰看來,陽明學豐厚開展閩南文明內在的一起也促進了閩南社會經濟活動,造就一批海商集團,促進月港開洋,推進大航海時代開展,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的拓寬、廈門港和大廈門灣的開展,助推臺灣島開發和移民海外,推進東南亞、臺灣島和家園經濟文明昌盛開展。這也為海絲與月港的研討翻開一個新視野。(記者 劉婧 實習生 陳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