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一帶一路”上的文明互鑒:企業擔當——2023中國企業全球形象建設主題展在第十一屆中國企業全球形象高峰論壇期間舉辦。
“一帶一路”是文明之路。本展覽以“‘一帶一路’上的文明互鑒:企業擔當”為主題,分為文明互鑒新絲路、國際傳播新實踐、民心相通新征程和筑夢人物新故事4個單元,集中展現中國企業在推動人類文明交流互鑒中體現的責任擔當和取得的行動成果,講述中國企業全球形象建設的生動實踐。
三峽集團支持制作首部中國與巴基斯坦合拍電影《巴鐵女孩》,影片被列為第六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唯一開幕式影片和中巴經濟走廊成立十周年慶典暨成果展示內容。影片講述了赴巴參與水電站建設的中國女工程師與當地女孩因足球結緣,相互鼓勵幫助,并最終實現彼此人生夢想的故事。
2023年,中國建筑向海外推出可持續戰略品牌項目“魯班工匠計劃”(Up We Build),結合不同國家行業發展特點和人才教育培訓需求,設立“魯班學院”,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高校交流合作,搭建行業對線萬余人。
哈電集團在建設迪拜哈斯彥電站項目期間,把施工區域內兩萬多株珊瑚進行移植、培養,保護當地生態圈;在墨西哥曼薩尼約三期聯合循環項目現場補種樹木、幫珍稀動物搬“新家”;在厄瓜多爾美納斯水電站現場,轉移、保護和重新安置庫區范圍內的關鍵物種。哈電集團與綠色同行,得到國內外各界充分肯定。
美的集團在海外市場因地制宜創新綠色科技,推行綠色解決方案。在毛里求斯推廣適應當地高氣溫、高鹽度環境和電力供應不穩定情況的石墨烯環保產品,推動綠色環保工程建設項目發展;與當地合作伙伴、行業機構攜手,在毛里求斯印度洋沿岸社區發起“凈灘”行動,傳遞綠色環保理念。
中國中車自2023年4月發起“坐著火車看世界”系列文化交流活動。迄今,該活動足跡已覆蓋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沙特阿拉伯、泰國、土耳其、老撾、印度尼西亞、葡萄牙、肯尼亞10個國家,行進式展現了中國高端軌道裝備企業的總實力和暖心形象。
中交集團以“繁華絲路·交筑美好”為主題,開展系列傳播活動,累計邀請110余位駐華使節、370余位外國記者等走進中交集團,生動講述與當地民眾共建共享、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絲路故事,海內外報道超2萬篇,總傳播量超過21億次。
中國廣核集團針對海外“Z世代”思維特點,以文化為紐帶,開展跨文化融合工坊建設;以開放日為窗口,打造“Z世代”科普教育品牌;利用社會化媒體平臺,推出《我在中國清潔能源企業實習》等超百萬瀏覽量短視頻作品,以當地人、本土事、小切口、微視角來喚醒與“Z世代”的情感共鳴。
“華小電”是中國華電集團打造的卡通形象IP。集團打造“華小電”系列衍生形象,推出“華小電”系列文創產品……慢慢的變多的外籍友人因為喜愛輕松、生動、親和的“華小電”對中國華電好感度大幅度的提高,也因為這個天藍色的電力精靈,對中國文化充滿興趣。
Alex是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利安德巴塞爾新材料公司的一名美籍員工。2022年,鎮海煉化邀請Alex作為“代言人”,以外國人的視角拍攝系列融媒體產品,用最接地氣的方式,講述外國員工與非遺相遇、與中國團隊交往的趣事,以及對中國文化的喜愛與認同。系列視頻在海外社會化媒體平臺閱讀總量超50萬。
北方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小切口、軟性題材,圍繞“礦業人”講“礦業事”思路策劃特色專欄;展示為當地社區修筑道路等改善社區民生環境、促進就業、關愛兒童等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案例;打造“寵物IP”“員工IP”,拍攝制作精品短視頻……多層次、立體化展示北方礦業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成果。
在幫助乍得建成上中下游一體化石油工業體系的同時,中國石油實施“甘甜社區”等一系列公益項目,為改善當地民生作出重要貢獻。近13年來,中國石油累計免費為周邊社區居民鉆探水井129口,讓油田作業區周圍的約4萬民眾喝上了干凈、放心的飲用水。“甘甜社區”項目被當地官員譽為“最受民眾歡迎的公益項目”。
肯達村是斯里蘭卡漢班托塔區最貧窮的一個片區,也是整個斯里蘭卡第二貧窮的區域。為了改善村民生活品質,招商局為該村建設社區活動中心、醫療健康中心、體育運動中心、農作物栽培基地、家禽養殖基地等基礎設施,同時面向村民們開展相關培訓。項目累計投資約42萬美金,惠及村民6000余人。
中國電建于2021年與伊拉克政府簽約承建679所示范學校,并于簽約后第一時間統籌協調內外部資源,推進10個省份的學校施工。學校建成后,可解決43萬孩子的上學問題。伊內閣秘書長哈米德·加茲表示,示范學校項目對改善各省的教學條件具有重大意義。
由柳工集團、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和雅加達理工學院三方合作共建的“柳工班”線上教學,采取“中文+工程機械”的現代學徒制人才教育培訓模式,學生們通過柳工和柳職院的雙重培訓,最終成為國際化高素質的工程機械從業人員。該項目已入選第一批“中國—東盟職業教育卓越合作伙伴”名單。
在孟加拉古拉沙布拉什化肥項目建設的三年間,中國化學工程第七建設有限公司深化與孟加拉公司的合作,培養了200余名具有扎實專業方面技術能力的孟籍工程師,造就了1500余名技術嫻熟的能工巧匠,累計為孟籍人員提供直接就業崗位14000余個,實際做到“授人以漁”。
阿根是中核華興的巴基斯坦籍工人。雖然沒上過學,但阿根勤奮好學,用兩年時間就掌握了基本的漢語交流技能,學會了大部分工程用車的駕駛技術。“說中國話,開安全車,為中巴核電建設服務”成為阿根的口頭禪。
近十年來,桑河二級水電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李夢森積極投身柬埔寨電力事業。他重視柬埔寨員工技能培訓和人才教育培訓工作,積極主導舉辦公眾開放日和柬埔寨媒體交流等活動,帶領公司有效保護桑河流域魚類多樣性,向移民村學校貧困學生及柬埔寨皇家科學院在校大學生提供“華能助學金”。
王福德是南方電網云南國際老撾代表處的公共關系高級經理,在與老撾各相關部委及合作方聯絡溝通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證項目工作順利推進,王福德經常縮短或者放棄休假。在老撾的15年間,他從一名青澀的毛頭小伙慢慢的變成為推動中老電力相互連通的中堅力量,架起中老電力合作的連心橋。
波黑有一種奇特的藥草“伊娃”,防治風寒、抗擊病毒,在中國醫藥集團工作的波黑女孩波耶娜就被同事們稱為“伊娃之花”。波耶娜高質量完成工作任務之余,還與波黑同事交流中文和中國文化,向中國同事介紹波黑語言、宗教和歷史。她不僅是項目的翻譯員、協調員、聯絡官,更成為文化交流的使者。
納吉布是中國移動巴基斯坦辛姆巴科公司的外籍員工,“我是中巴友誼的形象大使”是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從企業成立起,納吉布便扎根基層、埋頭苦干,從一名普通員工成長為網絡運維管理中心高級經理,以實際行動成為巴基斯坦通信事業的奮斗者、網絡質量的守護者、中巴友誼的踐行者。
中國企業全球形象建設主題展覽迄今已連續舉辦4屆。自2018年開始,作為中國企業全球形象高峰論壇重要內容之一,中國企業海外形象建設優秀案例征集活動已經連續成功舉辦6屆,收集到千余個有代表性、故事性、推廣性的典型案例,涉及全球上百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中國企業海外形象建設優秀案例故事庫。本次展覽內容均選自該案例故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