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與根基,是一座城市的獨特滋養。在物質生活極其豐富的時代,城市的特色被消弭,皆因大多城市形象定位混亂,導致地域特色不顯著,而“定位”便是城市發展的唯一“救贖”。塑造一張具有記憶點的特有名片,最能夠代表城市文化特征且具有傳承價值并給人以深刻印象的視覺符號,它將是城市精神與文化的有效載體。
定位是“一種逆轉的思考方式”,不能以反方面受眾作為出發點,而是以潛在受眾心智狀態為起點。通過城市定位使產品或形象在目標受眾心目中占了重要的位置,搶占制高點。而城市形象的塑造就為了使每個城市有其鮮明的、對手難以替代的特征或優勢,以避免城市形象的雷同與接近。從這個方面來看,將定位策略恰當運用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就有了現實的意義。
以西安為核心,輻射寶雞、渭南、銅川、商洛以及山西的臨汾、運城、甘肅的天水、平涼、慶陽的關中城市群,是中國西北部城市化最高的地區,也是中國西北部城市發展的一個標桿。銅川作為關中城市群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人文與自然景觀相融合的完美典范。銅川區位優勢顯著,交通便利,是通往人文初祖黃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經之地,距西安市區68公里、距西安咸陽國際機場72公里,西安至黃陵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咸銅、梅七兩條支線鐵路與隴海大動脈相連。進入高鐵時代,這種“向心力”優勢越來越明顯。城市群、城市內部之間實現產業互補、產業合理搭配,實現最優配置,將更大范圍輻射帶動周邊城市經濟。
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曾提到:“基于文化的優勢是最根本的、最難以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競爭優勢。具有獨特文化品格和精神氣質的城市,才能稱得上有品位的城市。
銅川遍地都是文化,處處都有故事。歷史饋贈的獨特豐富的旅游資源形成了照金紅色文化游、金色佛教文化游、青色耀瓷文化游、綠色養生文化游等旅游路線。“紅色照金,經典傳奇”,劉志丹、謝子長、等老一輩革命家創建了西北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世間桃源,佛教圣地”的大香山寺,以菩薩靈異而聞名中外,生態植被豐富;“避暑唐宮,心經圣地”的玉華宮,20萬頌《大般若經》在這里完成并創立法相宗,成了佛教心經圣地和法相宗祖庭;“巧如范金,精比琢玉”享譽全國的耀州青瓷,始于唐興于宋,有1400多年的燒造史;“千年爐火,傳承不熄”的陳爐古鎮被譽為“東方古陶瓷生產活化石”;“藥王故里,養生福地”的藥王山承載著中醫藥與養生文化的融合發展。
歷久彌新的渭北民居、縱橫街道、亭臺樓謝、佛寺道觀存有古風遺韻,洋溢著濃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氣息,生態化森林植被為大自然更添生機。但由于城市形象定位不明確,城市文化宣傳缺位等原因,銅川市在城市形象塑造中沒能體現和發揮應有的城市資源和文化品牌的優勢。
筆者通過前期調研分析,科學性地將銅川城市形象定位為“養心銅川”,宣傳口號為“銅川·一座養心的城市”。“養心銅川”可分解為“紅心照金”、“禪心香山”、“匠心耀瓷”、“佛心玉華”、“醫心藥王”等特色要素,紅色文化以“初心”,中醫藥文化以“養心”,佛教文化以“凈心”,陶瓷文化以“靜心”, 以文化養心,以境養心。從形象評價的角度,采用綜合型定位方法,對銅川城市區位條件、經濟水平、歷史角色、文化淵源、人文風情、產業優勢、旅游資源、旅游環境等具體需求來做深度剖析,提煉出銅川獨特的、適應現代旅游市場需求的“養心文化”,構成強烈的精神沖擊和記憶,具有較強的地域印記和強勢的區域性,并以“養心文化”來統領紛雜的旅游資源,從而塑造出鮮明的銅川整體旅游形象。
如今,中國文化旅游業已確定進入形象驅動時代,鮮明獨特的形象定位慢慢的變成了旅游城市吸引旅游者的重要的條件。旅游城市需對自身品牌、形象以及未來發展給予精準戰略定位,打造獨具特色的“城市指紋”,根據形象定位來引導口號方向。有了定位的方向指導,口號的擬定才能更精準和有效的結果。成都,有一個讓人記憶深刻的口號,叫“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貴陽叫“爽爽的貴陽”,還有“好客山東”、“多彩貴州”、“江西風景獨好”、“大美青海”、“秦嶺最美是商洛”等宣傳口號好評如潮,不僅展現了城市的品牌精神,傳達了城市的品牌內涵,還構筑了受眾對城市感知和記憶的基礎。
一座城市,會因為一片湖而生出無限風情,那是文化源源不斷的流淌與滋養;一座城市,會因一座博物館的存在而顯得深沉、厚重,那是文化的凝結和積淀,是文化的容器、載體和舞臺,是城市靈魂的高度體現;一座城市,會因為虛擬網絡的全覆蓋而風靡全球,那是創新、理念與世界化定位謀略的視角所致。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個性。
事實上,銅川陸續推出的“一代藥王故里,千年養生福地 ”、“溪山行旅,大美銅川”兩個旅游形象定位并未達到理想的宣傳效果,口號一直停留在對旅游資源的表象描述和概括的層次,只是提到銅川“有什么”,而不涉及銅川的資源會給游客“帶來什么”,沒有從精神層面顧及現代旅游的游客體驗與感受。“藥王故里”“玄奘文化”等歷史背景和文化的確是銅川在人們心中留下的最深印象,但是銅川不僅僅擁有這些資源,難免有以偏概全之嫌,沒有提煉出銅川特有的、恒久的、游客樂于接受的旅游文化,城市形象缺乏整體策劃設計,沒有朗朗上口的宣傳口號、亮麗的瓷器色彩、吉祥物設計、文創產品設計等城市文化標志。
一代藥王孫思邈認為養病重在煉心,“心為君主之官,主血,藏神”,今人起居無常,憂思竭慮,耗血傷神,常為失眠所苦。”一切疾病由“心”而發。銅川的中醫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底蘊深厚,直接催生了銅川人性化、地緣化和活生生的“養心文化”,這種文化基因在銅川根深蒂固,成為銅川旅游形象的切入點。“養心文化”極大地豐富了旅游文化的內涵,不僅是一種精神財富和頂級的旅游品牌,又能轉化為一種經濟效應,創造不可估量的物質財富。
與“一代藥王故里,千年養生福地”宣傳口號相比,筆者提出的“銅川·一座養心的城市”品牌符號更具傳播性,且有代表性、識別性、地域性等特征。“養心銅川”既是銅川旅游的精辟概括和最大亮點,也是銅川獨一無二的形象區隔,無論是疾病療養、宗教禪修凈心、自然山水舒心還是中醫藥養生養心,所有的“養生資源”都將服務于“養心”這一最終目的,因此,“養心銅川”的形象定位凝練凸顯出銅川和諧宜居的城市特質。
銅川本身就擁有獨特的地理環境、產業體系、民俗風情,銅川市政府能否把握并突出城市的特質,是城市形象定位成功與否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只有切實分析和了解受眾需求,才能創造良好的“養心”城市體驗。以城市品質的外在物化環境為重點,以城市設計的區域、路徑、地標、節點、界面五要素為抓手,加快推進“養心銅川”環境品質提升。只有實現了銅川自然山水環境與歷史背景和文化、生態文明以及養心文化的和諧交融,才能真正打造出山水相依、宜居宜業、獨具魅力的“養心城”,屹立于“一帶一路”沿線的強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