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年度報告全文,為全方面了解本公司的經營成果、財務情況及未來發展規劃,投資者應當到證監會指定媒體仔細閱讀年度報告全文。
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對本年度公司財務報告的審計意見為:標準的無保留意見。
本報告期會計師事務所變更情況:公司本年度會計師事務所未發生變更,為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公司經本次董事會審議通過的利潤分配預案為:以128,000,000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50元(含稅),送紅股0股(含稅),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0股。
公司主要是做建筑規劃設計業務的研發、咨詢與技術服務。公司以方案設計為軸心,聚焦于概念設計、方案設計、初步設計等建筑規劃設計的前端各環節;并根據下游客戶的真實需求,提供包括施工圖設計及施工配合在內的一體化建筑規劃設計解決方案。公司經營事物的規模涵蓋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及功能混合型社區等領域。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營業業務未出現重大變化,主要經營業務收入全部來源于建筑規劃設計及咨詢業務。
根據建筑類型劃分,公司建筑規劃設計咨詢業務最重要的包含居住建筑規劃設計及咨詢、公共建筑規劃設計及咨詢、功能混合型社區設計及咨詢。報告期內,公司基本的產品及其用途未出現重大變化。
經過多年的業務發展,公司培養了一批具有突出創意創造新興事物的能力和具備國際視野的優秀建筑設計師團隊,在既往優勢項目中建立了良好的品牌美譽度,同時積累了豐富的設計經驗和技術儲備。在超高層、大型復雜綜合體、功能混合型社區等規模大、技術難度高的高端設計領域,公司憑借優秀的創意能力和扎實的技術服務能力,取得了一定的市場占有率,完成了包括多個國內一、二線城市地標性建筑、核心商業區綜合體、傳統歷史風貌區、高鐵站前區域綜合開發以及中高端酒店等一系列具有開創性和代表性的建筑規劃設計工作,在建筑規劃設計行業內樹立起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形成了較為獨特的核心競爭優勢。同時,公司與綠地控股、保利集團、中國金茂、萬科集團、臨港集團、華潤置地、中海地產、中冶集團、中糧集團等眾多國內知名房地產企業均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公司目前業務規模處于國內建筑規劃設計企業第一梯隊。
我國建筑規劃設計公司數龐大、市場化程度較高。根據住建部發布的歷年《全國工程勘測考察設計統計公報》,截至2021年末,全國共有工程設計企業23,875個。目前,我國建筑規劃設計行業已基本形成由國有大中型設計企業、民營優秀設計企業、知名外資設計企業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大量中小型設計企業分布于中低端領域的競爭格局。報告期內,上述行業總體競爭格局未出現重大變化。
從長期趨勢而言,建筑規劃設計行業的發展總體呈現以下三個趨勢:一是行業集中度將不斷的提高;二是優秀的內資建筑規劃設計企業在設計的前端和高端領域市場占有率不斷的提高,有望逐步實現“進口替代”;三是建筑規劃設計與下游建筑行業的相互促進趨勢。報告期內,上述行業總體發展的新趨勢未出現重大變化。
然而,自2021年下半年起,下游房地產行業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波動。在房地產行業調整、土地成交大幅度減少的影響下,上游建筑規劃設計行業出現受托設計業務大幅度減少、項目開工延遲、業務資金回籠乏力、市場之間的競爭加劇等方面的困難局面,建筑規劃設計企業面臨來自市場、業務、資金和人員等多方面的較大經營壓力。
面對房地產業“高周轉、單純規模化”發展模式逐步退出競爭領域,“重質量、重運營、高度關注流動性和去化率”新商業模式逐步成為市場主流的總體趨勢,建筑規劃設計行業亦將隨之作出相應的業務轉型。一方面,以租賃住房、功能混合型社區、城市更新與舊區改造等為代表的新型城市建筑形式、建筑業態的大量涌現,將為建筑規劃設計的市場需求不斷提供新的增長極;一方面,內資建筑規劃設計企業在逐步擺脫低端市場領域競爭,轉而開辟高端市場領域,與外資品牌爭奪城市超高層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等復雜公共建筑市場占有率,逐步實現進口替代的過程中,將不斷整合并優化配置其自身資源,在技術、手段、材料和模式上不斷實現創新,同時不斷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的規劃和產業鏈整合能力,拓展業務寬度,逐步延伸至機電、照明、景觀、室內等設計領域,以此來實現一體化設計;另一方面,為應對房地產業的周期性波動,部分建筑規劃設計企業正在慢慢地開辟專業化設計的新領域,努力增加工業、園區、醫療、文教等在內的非地產板塊設計業務份額。而隨著我們國家老齡人口增加、低生育率和家庭小型化趨勢的逐步形成,與之相應的獨居、小面積、緊湊、適老等元素亦將成為建筑方案設計研發和創意的新主題。此外,包括辦公樓、酒店、園區物業等在內的商業性房地產在新的一輪經濟周期中往往更早恢復,在公共建筑領域能力較為突出的設計企業亦將隨之在整個建筑規劃設計行業中獲得先期恢復的優勢地位,因此,日益關注設計企業在住宅和公共建筑領域設計能力的綜合平衡,也是建筑規劃設計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趨勢。
為維護房地產市場的長期健康穩定發展,2022年第四季度,各金融監督管理機構陸續釋放了金融支持地產融資的三項關鍵性政策。第一,信貸支持。2022年11月11日,央行和銀保監會聯合下發《關于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金融機構增加對房地產企業的信貸投放,并通過貨幣信貸政策工具為金融機構提供長期、成本適度的信貸資金。第二,債券融資支持。對房地產企業發行債券提供支持,其中由中債增進公司開具發債信用增進函是支持民營房地產企業發債的重要舉措。第三,股權融資支持。恢復房地產企業及涉房企業的股權融資功能。2022年11月28日,證監會就長期資金市場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答記者問時提出5項措施:恢復涉房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及配套融資;恢復上市房地產公司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資;調整完善房地產企業境外市場上市政策;進一步發揮REITs盤活房企存量資產作用;積極發揮私募股權互助基金作用。上述金融支持地產融資關鍵性政策的出臺,有望逐步防范和化解當前的房地產風險,有助于房地產市場的逐步恢復。此外,二十大報告明確,住房制度改革將圍繞著“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總體框架下進行。由此,住房發展亦將從之前的保民生主線,提升到兼顧保民生和提品質雙重目標,使得在堅持“房住不炒”長期定位的前提下,需求體量較剛性更為巨大的改善性住房需求空間能夠獲得充分釋放,并成為未來房地產市場發展的關鍵性支撐。因此,從總體上看,房地產及其上游建筑規劃設計行業長期穩健可持續發展的趨勢并未改變。
注:注1 公司于2022年6月21日完成了2021年度權益分派實施工作,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6股,轉增后公司總股本由80,000,000股增至128,000,000股。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34號一一每股收益》“第十三條發行在外普通股或潛在普通股的數量因派發股票股利、公積金轉增資本、拆股而增加或因并股而減少,但不影響所有者的權利利益金額的,應當按調整后股數重新計算各列報期間的每股盈利。”的相關規定,公司重述了以前年度同期每股收益。
上述財務指標或其加總數是否與公司已披露季度報告、半年度報告相關財務指標存在重大差異
為了滿足公司拓展主業經營,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需要,公司于2022年4月29日召開了第二屆董事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對外投資設立控股子公司的議案》,公司以自有資金與非關聯自然人孔曉麗共同出資人民幣100萬元,設立尤安啟源(北京)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其中,公司認繳人民幣65萬元,占注冊資本的65%;孔曉麗認繳人民幣35萬元,占注冊資本的35%。該控股子公司已于2022年5月23日完成設立。
為了滿足公司拓展主業經營,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需要,公司于2022年6月27日召開了第二屆董事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對外投資設立控股子公司的議案》,公司以自有資金與非關聯法人深圳市啟城城市發展運營有限公司共同出資人民幣100萬元,設立深圳市尤安規劃咨詢有限公司。其中,公司認繳人民幣65萬元,占注冊資本的65%;深圳啟城認繳人民幣35萬元,占注冊資本的35%。該控股子公司已于2022年7月21日完成設立。
為了滿足公司拓展主業經營,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需要,公司于2022年9月6日召開了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對外投資設立控股子公司的議案》,公司以自有資金與非關聯法人上海曼圖室內設計有限公司共同出資人民幣100萬元,設立上海尤安曼圖室內設計有限公司。其中,公司認繳人民幣51萬元,占注冊資本的51%;曼圖室內認繳人民幣49萬元,占注冊資本的49%。該控股子公司已于2022年9月14日完成設立。
為了拓展主業經營,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需要,探索通過合作方式開拓高端商業空間設計咨詢業務,公司于2022年12月9日召開了第三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以增資方式參股上海緹濮空間設計有限公司的議案》,公司以自有資金人民幣712.8549萬元向上海緹濮空間設計有限公司增資。其中,677.1428萬元計入緹濮空間注冊資本,35.7121萬元計入緹濮空間資本公積。本次增資完成后,緹濮空間的注冊資本由1,580萬元增至2,257.1428萬元,公司持有緹濮空間30%的股權。2022年12月9日,公司已與緹濮空間及其股東臧濤、吳玉玲簽署了《關于上海緹濮空間設計有限公司之增資協議》。該等增資參股所涉的工商變更登記和出資事項已于2023年1月全部完成。
為了拓展主業經營,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需要,延伸開拓城鄉規劃業務,公司于2022年12月29日召開了第三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收購廣州維深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65%股權的議案》,公司以自有資金合計人民幣412,434.27元向非關聯自然人王瀟文、葉綿海購買廣州維深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維深規劃”)合計65%股權。其中,向王瀟文購買維深規劃64.35%股權,向葉綿海購買維深規劃0.65%股權。于2022年12月29日,公司已與維深規劃及其原股東王瀟文、葉綿海以及維深規劃剩余35%股權購買方深圳啟城簽署了《關于廣州維深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之股權轉讓框架協議》。該等股權轉讓所涉的工商變更登記和股權轉讓款項支付事項已于2023年2月全部完成。
為減少應收賬款的壞賬損失風險,防范因房地產市場調整產生的下游客戶流動性危機帶來的應收賬款信用風險,公司于2022年9月22日召開了第三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和第三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行債務重組的議案》,獨立董事亦對該項交易發表了同意的獨立意見。公司擬與綠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地控股”)、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利集團”)、吉林大眾置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眾置業”)、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創中國”)、中國金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金茂”)、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糧集團”)、寶能城市發展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能集團”)及其控制下的企業(上述企業以下合稱:債務重組人)進行債務重組。債務重組人擬以其開發建設的總計建筑面積17,213.35平方米的144項已建成和在建商品房(含住宅、公寓、商辦用房、停車位等,以下統稱“抵債房產”)作價295,054,653.60元(已含增值稅),用以抵償其所欠付公司的設計咨詢費合計294,955,791.60元,差額98,862.00元由公司以現金方式結付。
截至2022年8月31日,本次債務重組所涉的公司債權已計提信用減值損失合計51,964,335.87元,該等債權在公司賬面的凈值為242,991,455.73元。根據國眾聯房產土地估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眾聯”)出具的資產評定估計報告結果,抵債房產于2022年8月31日的評價估計價格為251,945,029.00元,該等評價估計價格較抵債房產的作價295,054,653.60元(已含增值稅)減值43,109,624.60元。但鑒于下游房地產企業出現的流動性危機,為盡快實現現金回流,公司經審慎考慮后認為:對部分客戶的資產抵償作出適當讓步,以債務重組方式來化解應收賬款的回款風險是實現資產安全的最佳辦法。目前,公司正在積極地推進該等債務重組事項,詳細的細節內容請參見《2022年年度報告》“第六節 重要事項”之“十六、其他重大事項的說明”部分。
報告期內,公司實施了2021年度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方案:以2021年12月31日公司總股本80,000,000股為基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3.50元(含稅),共計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108,000,000.00元(含稅),不派送股票股利,剩余的未分配利潤結轉以后年度分配;同時,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6股,合計轉增48,000,000股,本次轉增后,公司總股本增至128,000,000股。該次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事項經2022年4月23日召開的第二屆董事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和第二屆監事會第二十次會議以及2022年5月20日召開的2021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并于2022年6月21日實施完畢。
報告期內,公司完成了董事會、監事會換屆選舉工作。獨立董事、非獨立董事、非職工代表監事候選人選經公司于2022年8月19日召開的2022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采用累積投票制逐項選舉產生,職工代表監事經公司于2022年7月26日召開的2022年第二次職工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組成了公司第三屆董事會和監事會。同日召開的公司第三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選舉了董事長、各專門委員會委員,并聘任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證券事務代表和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人,公司第三屆監事會第一次會議選舉了監事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