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產業園區,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旅游建設的新形態和“文化旅游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文化產業領域的一種積極探索,具有完整的管理體系和管轄區域。根據河南漢魏故城、隋唐城遺址、陜西富陶、湖北襄陽隆中等多個文化旅游產業園區項目的研究經驗,成功構建文化旅游產業園區需要根基于七大要素:
文化旅游是通過文化內容創新和旅游項目開發來滿足那群消費的人“求知、求新、求奇”需求的,因此,特色是文化旅游的靈魂,文化是特色的基礎。文化資源是文化旅游產業園區的特色,獨特的文化內涵也是吸引游客的核心所在,在構建文化旅游產業園區之前,必須對選址地的歷史、旅游資源做多元化的分析,深入挖掘文化資源并對其進行再塑造,利用現代的、創新的、商品化的手法,通過文化主線的選擇和定位,確定整個文化旅游產業園區的發展方向。
如襄陽隆中文化旅游產業園區項目,以核心資源諸葛亮文化為發展主線,通過資源整合集聚三國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風水文化等,實施重點項目(如諸葛亮文化旅游節、諸葛亮文化國際論壇)帶動戰略,全方面提升園區內景點以及隆中文化旅游產業園區的發展。
在文化旅游產業園區的打造中,一個或兩個核心項目難以承擔區域產業驅動力的重任,必須要整合區域內資源,在整個園區范圍內通過策劃創意構筑具備國際性、前瞻性、市場吸引力的1~2個具有文化主題的體驗項目和吸引社會關注的大型旅游項目,迅速聚集人氣,形成市場引爆點,為整個園區的順利打造創造良好的市場和產品基礎。
再如“襄陽隆中文化旅游產業園區項目”,古隆中核心景區作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實際建設和打造上存在諸多局限,難以通過大規模提升改造成為“襄陽隆中文化旅游園區“的產業驅動力。隆中旅游新區需要尋找新的市場引爆點和產業驅動力,承擔區域破冰支路發展的重任。因此,首期啟動階段,古隆中核心景區之外再打造1~2個核心體驗項目,如,將三國文化與現代主題公園模式相結合的三國文化主題樂園,以形成旅游核心吸引力的集聚,從而為區域的整體打造創造條件。
一系列旅游產業要素是旅游得以優化和提升的重要基礎,在旅游產業聚集的打造過程中,要對旅游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進行整合思考,系統配置各要素節點關系,才能形成完整的產業聚集與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解決方案。因此,旅游文化產業園內要素體系的建設應以文化旅游體驗為核心,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完善提升餐飲、住宿、交通、購物、娛樂等設施,拓寬產業要素和配套工程體系,與社會經濟文化資源全面結合,形成集“吃、住、行、游、購、娛、體、學、療、悟”于一身的完善的產業要素體系。
在旅游產業聚集區的打造中,西安曲江新區無疑具有很強的代表性。通過大雁塔北廣場和大唐芙蓉園的建設,推動曲江新區進行旅游突破;通過大唐新天地、唐城墻遺址公園、陜西歷史博物館、西安國際展覽中心、曲江論壇、中華民居博覽園等一系列項目的建設推動影視娛樂文化工程、飲食文化工程、體育休閑文化工程等一系列工程的建設,從而真正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的聚集。
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快速可持續發展的重點是,文化旅游服務產品和項目有沒有極具特色的觀賞性和旅游體驗價值,即如何通過游憩方式的創新,讓游客通過視覺、味覺、嗅覺、聽覺等全方位的參與或體驗,充分理解旅游服務產品的內涵和特色,滿足體驗經濟時代旅游消費的深度需求。
曲江新區在建設之初就提出了全方位體驗而非局外觀賞的原則,在一批重大文化項目的強勁拉動下,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宏大的游憩體驗體系,既有靜態觀賞,也有參與演藝。消費者得到的是文化信息的吸收,身臨其境的游歷感,以及一種身處文化氛圍之中、直擊內心的深層體驗。
在“襄陽隆中文化旅游產業園區項目”中,以景區化、情景化、故事化、藝術化、休閑化為特色,創新隆中新區文化旅游體驗模式,構造不一樣、不同特色的體驗感受,打造全新的文化旅游與休閑體驗目的地。
中國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正在經歷從資源導向到市場導向的轉型,現在又被納入文化創意產業。在這個發展階段,資源已不再是文化旅游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需要用創新思路和理念指導產業開發方向,挖掘、整合和激活資源的“文化之魂”。
文化旅游產業的經濟價值取決于資源的文化價值、現代科技和生活時尚,三者缺一不可。文化元素一旦與現代科技和時尚生活相結合,就會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力。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內的產品體系是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的集合體,而不是通過復古和再造來實現對本地人文歷史的重新認知和認同,應符合國家政策,遵循文化產業規劃要求,利用旅游產業的集聚性和強帶動性,發展和打造文化旅游創意產品。
在富陶生態文化旅游產業園區打造過程中,提出開創性獨特文化旅游創意產品構建模式――“富平模式”,其核心是“陶藝文化創意產業為動力引擎,多層次陶藝品文化體驗帶動旅游、地產、教育、商貿等產業的發展”,通過“文化、陶藝與配套”的有機交融來鑄就獨特的“泛陶藝文化生活方式”,成為新型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其中陶藝文化創意項目是動力來源,多層次陶藝品文化體驗是收益結構的核心,教育、地產、商貿是收益結構的重要延伸。
整合營銷傳播指除了傳統的廣告媒介傳播方式外,任何與品牌形象有關的元素、任何一個與消費者接觸的點,都在起著傳播的作用。華僑城在開發出一系列市場所需的主題產品的同時,積極利用景區舞臺、演藝資源來打造演藝精品,組織參加各種各樣的形式的推介會,提高市場認知度,開展與社會和媒體的有效合作,使得一些國家級政治文化活動在華僑城舉辦等。
在“隋唐文化旅游產業園區總體設計”中,面對嶄新的區域定位與發展的策略,洛陽隋唐需要站在整合營銷傳播的高度,通過重大節慶、展會、大型演藝活動以及區域聯合等手段,向旅游者、投資商、購物消費者、社會群體和政府部門展開針對性的全面營銷,從單一的旅游營銷走向區域旅游目的地整合營銷,制定完善的整合營銷規劃,全面宣傳“隋唐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的區域旅游形象,使其深入人心。
借鑒成功文化旅游產業園區的范式,建議運用“管委會+公司”的模式對園區來管理運營。管理委員會對園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并在城市總體規劃框架內,負責園區內土地審批、規劃、開發、建設、收益權等。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園區,不能單靠政府出資,而是要采用市場化運作方式,組建文化旅游產業投資公司作為平臺實施市場運作,在不受行政區域限制的前提下,依托那些具有或經過包裝后具有商業開發價值和盈利空間的資源積極策劃相關項目、編制局部發展規劃、實施產業開發。
投融資機制的創新,需要從旅游投融資、經營運作、旅游人力資源建設、市場保障體系建設、資源保障體系五大層面對整個區域的開發給予全面保障,要建立市、區兩級共同投入機制,制定科學的投融資優惠政策,采取財政投資和籌措資金相結合的方式,加大投入力度,配套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包裝開發條件相對成熟、未來市場發展的潛力優良的重點項目,吸引企業投資,促進“投資-效益”的良性循環,以此來實現對整體區域的有效開發;堅持政府主導下的市場化投融資機制,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各種外來投資,建設重大文化旅游項目,促進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