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連品潔)今天下午,文化和旅游部召開例行發布會。會上,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表示,近年來開展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工作成效顯著,我國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標準體系逐步建立,未來,還需逐步加強旅游公共服務,包括開發旅游廁所電子地圖、開展“鄉村文旅中心”試點等,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黨中央、國務院對文旅公共服務工作格外的重視。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對此也開展了多項工作。多個方面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年底,有2325個縣(市、區)出臺公共文化服務目錄,占比83%;494747個行政村(社區)建成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占比86%;1649個縣(市、區)建成文化館總分館制,1711個縣(市、區)建成圖書館總分館制,分別占比68.5%、73.8%。而在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表示,今年把農村、社區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點,推動優質資源、服務下沉到基層一線,大力開展群眾身邊的公共文化服務,總結推廣重慶等地“嵌入式”公共文化服務等典型經驗,特別是在中心城區老舊小區,推動通過升級改造社會文化活動中心,針對社區群眾的文化需求,打造富有當地特色的活動陣地,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房前屋后、遍地開花”。
同時,文化和旅游部今年還通過建設國家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務產品交易中心;繼續鼓勵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城市先行先試;會同財政部研究制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管理辦法》等舉措逐漸完備公共文化服務運行管理方式。此外,在推動旅游公共服務穩步發展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表示,2019年持續推進旅游廁所革命,落實《全國旅游廁所建設管理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全年共建設旅游廁所2.23萬座,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17%;逐步提升旅游廁所管理服務,逐漸完備“全國旅游廁所管理系統”,開展旅游廁所電子地圖上線工作,努力實現精準定位和動態監控,目前已標注9.8萬座,標注率82%;同時還啟動了《旅游廁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和《城市旅游服務中心規范》行業標準的修訂工作,并在全國范圍內選取了一批公共文化機構和旅游服務中心,開展機構功能融合試點,為文旅公共服務融合發展積累經驗、探索路徑。
在此次發布會上,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還回顧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其中,首先是公共文化法律政策加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公共圖書館法、博物館條例頒布出臺,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同時,建立了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制度,制定《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2015-2020年)》,這是我國首個明確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和種類的“底線標準”;此外,在建立健全免費開放制度上,推動全國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紀念館和部分科技館實現免費開放。
另據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標準體系逐步建立。在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方面,除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外,還制定出臺了《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文化館建設用地指標》等一系列標準。在旅游公共服務方面,制定了《旅游廁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公共信息導向系統設置原則與要求》、《旅游信息咨詢中心設置與服務規范》、《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級劃分與評定》、《旅游景區游客中心設置和服務規范》、《城市旅游服務中心規范》等一系列標準規范。這些標準對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工作的規范化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
對于未來工作規劃,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透露,2020年將全面落實法律和法規,強化公共服務保障。這中間還包括加強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網絡,按照公益性、人文性、開放性、便利性的要求,根據人口空間分布,統籌推進固定設施、流動設施、數字化設施建設,優化設施布局,拓展“城市書房”等新型文化空間,形成有機銜接、相互補充的公共服務網絡。
同時,還將以創新手段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融入日常生活,在城鄉基層形成一批具有鮮明特色和社會影響力的服務項目和服務品牌,提升服務質量。其中包括重視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運用,建設公共文化服務大數據平臺,運用數字化手段強化過程管理、日常監督;統籌整合公共數字文化項目和資源,推動公共數字文化工程融合創新發展。
此外,在加強旅游公共服務,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方面,將全面落實《全國旅游廁所建設管理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按時保質保量達成目標。開發旅游廁所電子地圖,解決游客“找廁”“評廁”問題。以旅游“廁所革命”為突破口,結合國家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加大與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研究提升旅游公共服務品質。探索文旅公共服務融合發展,在具有旅游資源的鄉村開展“鄉村文旅中心”試點,允許有條件的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中心具備鄉村旅游服務的功能,提供旅游信息智能化引導、咨詢接待、休閑娛樂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