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自然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合作不僅加強了遺產地的保護,還促進了多元文化交流和可持續發展。中國利用創新技術,將遺產地管理保護與地方經濟發展相結合,已成為遺產保護方面的全球領導者。未來,雙方將繼續合作應對氣候挑戰,并激勵年輕一代珍視和保護遺產。雙方的合作不僅對遺產保護具備極其重大意義,也為構建包容、和平、可持續發展的世界作出貢獻。
在一個以城市迅速擴張、環境危機和社會經濟迅速變化為特征的世界里,保護我們的自然文化遺產的意義不僅在于繼承過去,它更是對我們共同歷史的肯定,是對子孫后代的承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中國的戰略合作,已成為全世界致力于保護這些寶貴遺產的光輝典范。這一伙伴關系不僅加強了對遺產地的保護,而且使人們更加認識到文化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在世界舞臺上的重要性。
中國將自然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一點很重要,不僅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戰略目標高度契合,也可以在保護遺產地的同時,促進當地經濟穩步的增長和下一階段的社會進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中國合作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是強調能力建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持和指導下,中國自然文化遺產管理和保護能力明顯提高,從教育培訓計劃,到技術援助,再到遺產管理領域最佳實踐的分享,不一而足。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中國的伙伴關系是文化交流與跨文化對話的橋梁,營造了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氛圍。連接了多個國家遺產地的“絲綢之路”項目,就是這一承諾的例證。這些交流不僅對遺產地保護十分重要,也有力促進了不同文化間的和諧共處與相互理解。
中國在遺產保護過程中開創性地使用了先進的數字地圖、AI和監測技術,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可和支持。這些技術創新在保護遺產免受氣候平均狀態隨時間的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自然災害等威脅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中國已擁有59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足見其致力于保護境內大量自然文化遺產的決心。2024年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是一個重要里程碑。中國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地保護與管理工作為地方社區帶來了巨大利益,改善了當地生計,加強了遺產保護專業技術人員的職業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遺產保護方面,中國正從外部支持的接受者轉變為專業相關知識和資源的提供者。中國積極與其他幾個國家,特別是非洲和古代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分享知識和資源。此外,加強青少年世界遺產保護教育的努力也卓有成效,激發了年輕一代去珍視和保護他們的文化遺產。
展望未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中國的伙伴關系將第一先考慮在保護遺產的同時,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旅游業實踐,制定相關戰略保護這些遺產免受氣候平均狀態隨時間的變化影響,利用數字技術進行遺產的保護和展示,并以中國為引領,倡導全球對遺產保護作出更強有力的承諾。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中國的伙伴關系是遺產保護領域國際合作的典范。它不僅在保護中國豐富的自然文化遺產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在促進可持續發展、文化交流和遺產管理創新方面產生了重大的全球影響。隨著這一伙伴關系的持續不斷的發展,我們將有能力在保護我們共同的世界遺產方面應對新出現的挑戰和機遇。
遺產不僅是過去的遺留,也是給后代的饋贈。最近北京中軸線等項目申遺成功表明,保護這些遺產地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從高聳的喜馬拉雅山到廣袤的巴丹吉林沙漠,這些遺產地對保護瀕危物種和維持生態平衡至關重要。中國將世界遺產保護納入國家發展的策略,充分認識到世界遺產作為文化和生態文明基石的重要性。
中國是自然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全球領導者,它的榜樣作用可以激勵和影響其他幾個國家。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和遺產保護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全球文明倡議也被視為對全球文化多樣性對話和國際合作的寶貴貢獻。
總而言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中國的伙伴關系不僅是為保護世界遺產,也是促進建立一個更加包容、和平和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的“催化劑”。在我們面對全球挑戰之際,這一伙伴關系提醒著我們:我們擁有共同的過去,也有共同建設未來的集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