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家正在大力推動文化產業,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日益緊密,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發揮文化文物的優勢,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為文化旅游產業大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成為新時期增強文化自信的問題之一。
旅游資源本身都會帶有自身的文化屬性,即使是再現代化的城市,城市旅游也有其特定的文化屬性,選擇什么地域或城市去旅游,旅游服務產品就具備這一地區的地方文化屬性。旅游的文化屬性是具有特殊吸引力的東西,旅游的妙處就在于此,旅游的原始驅動力也在于此。
我們不應該說在旅游中加入產業,而說在旅游中加入文化是可以的,也就是風光旅游加入文化元素,使得文化屬性更突出,文化感受更深刻。
旅游是產業,對地方的城鎮化發展、對優化產業體系、促進產業轉型具有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全域旅游的新概念無疑是扎了一針強行劑,凸顯出旅游市場大格局與發展的新趨勢的轉變。
文化屬性是旅游產業的制高點,文化旅游慢慢的受到旅游業和地方政府的重視,這就是為什么一些自然遺產景區還要申報文化遺產的原因,文化品牌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文化旅游是旅游中的一個部分。旅游資源分為兩大類: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而專對于人文資源的感知、了解和體察的行為就是文化旅游,一般是以感受異國異地傳統風格、追尋名人遺蹤和參加當地的文化活動為主。
文化旅游是一種主題旅游,一種人文資源主題的體驗。無論什么主題,創意都是文化旅游的靈魂。把人文歷史資源串聯起來,形成文化旅游主題,并打造一系列的旅游文化產品、景觀,使之具有情景感、歸屬感和親和力,游客在體會的同時享受到的一定是高價格的、確是高品質的感受。
其次,產業化也是文化旅游創意中一定要考慮的,市場評估、產品打造、盈利模式、投資運營和回報周期等等,缺一不可。
我們是五千年古國,旅游資源具有悠久的歷史背景和文化,且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但最近的發展狀況是:旅游業需求非常旺盛,未來發展的潛在能力巨大。國內景區的問題多,亟待提高,主要是旅游服務產品牌化多樣化進程緩慢,國內旅業在品牌化多樣化方面優勢不足,盡管一些旅游景區已經在挖掘自身文化內涵、細化景觀設計、更新旅游理念、擴大延伸旅游層次,卻進程緩慢,仍面臨產品重復性高、專業化和多樣性服務水平低的問題,因此也導致對“門票旅游經濟”的嚴重依賴。
如何增強旅游的文化屬性?要求我們針對中華文化的特質,加入新科學技術手段的運用,達到創新創意發展,最終達到提升文化旅游服務產品的品質,融入現代化元素,提高文化旅游的吸引力。
原來的文化屬性有一定的基礎,旅客可以感受到屬于地區特有的文化體驗,有一定的記憶,但體驗不夠強,印象不夠深刻,容易忘記,為什么?根本原因是文化只有產品作為載體,而沒有產業作為支撐。
這樣的旅游項目除了具有歷史背景和文化保留價值的景元和質量好的配套設施之外,應盡可能以新的主題、新的理念去重新打造項目,用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模式和工具做改造和包裝,重新植入當代事物和人物題材,賦予新的文化屬性,使之文化脈絡得以延續,讓年輕的一代能夠感到親切可參與。展現的形式采用當代社會容易接受的東西,如電視劇、新綜藝、網游等不同方式編纂新的題材,用新媒體形式助推。另外,可以更新旅游紀念品的創作理念,將流行的、新潮的、現代化的元素融入設計當中,打造出具有中國古代文化特質的現代旅游產品。
2016年非常火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用年輕的視角走進古老的故宮,第一次系統梳理了中國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揭秘世界頂級文物“復活”技術,故宮仿佛化身端莊典雅的古代美人,每一個角落都顯得具有文化的氣息,故宮里的靜謐也一改人們對它磅礴大氣的認識,雖然面積十分大卻讓人心生保護欲,每一件文物都美的不可方物。這樣細致、別出心裁的拍攝也是文化旅游的間接創新,據說上萬人報上自己的姓名去參加故宮志愿者工作,而故宮的參觀人數也有所增加。
最近一夜刷屏的節目《國家寶藏》,以一種綜藝的姿態,將博物館里的歷史文物講述的精彩絕倫,演員淋漓盡致的歷史演繹,講解員獨到的見解,加之絕美的舞臺效果,讓每一件文物都帶有歷史變遷的滄桑感,偶爾詼諧的臺詞又讓文物頗有可愛之姿。這樣親切、溫情的講述方式受到許多觀眾的喜愛,在娛樂大家的同時又將中華燦爛文化發揚光大。若景區能以此種方式宣傳文化旅游,景區也就不愁吸引人了。
另外,近年來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等文博單位,經過先期的市場探索和模式創新,成功的開辟出自己的文創產品研究開發路徑,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的效果與利益的雙豐收。以故宮博物院為例,通過深度挖掘故宮的建筑、文物和歷史故事,開發出眾多具有故宮文化特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文化產品,2016年銷售額近10億元。以歷史人物與歷史物件為原型,公眾需求為導向,文化創意為核心,創造一些具有實用性、裝飾性的產品或小物件。將嚴肅的歷史人物畫像賦予可愛、親切的表情與動作,且活靈活現。在文化旅游的市場上可謂是獨樹一幟,極大的提升人們對景區的認知度,并吸引大量人流。
歷史文化還能加入現代化科技元素,如故宮博物館設計成數字博物館,每個環節都深入挖掘故宮博物館藏品文化內涵來進行制作。數字沙盤、數字地圖,點擊一個院落、一個房間,大屏幕上展示這個房間內容。“數字繪畫”,根據每一個鳥的叫聲進行了復原,點擊它,鳥就活了,可以蹦蹦跳跳,能更加進一步點擊,研究鳥的羽毛。故宮收藏很多“數字長卷”,利用數字技術放大以后,比如《清明上河圖》可以詳細看到當年街道景觀、當年城市管理情況,如果再放大,還能夠正常的看到人們的表情、頭飾。如此新奇的展覽方式符合現代人的需求,并能激起游客的游覽欲望,休閑放松的同時以一種輕松的方式了解了中華傳統文化。
因此旅游部門要加大投入力度。旅游部門應發揮主導作用,主動對接各類文博單位,對接優質文創產品生產企業,開發與旅游景區、景點需求相吻合的文創旅游紀念品。目前,國內的旅游紀念品市場上,印有景區圖案、標志或景觀造型的紀念品比比皆是,而產品的文化屬性、創意價值卻往往被忽視。借助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研究開發,將文化資源創意設計與旅游紀念品開發相結合,著重征集、推出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生動文化符號、滿足游客需求的旅游紀念品,統一在旅游景區、游客集散地等開設專賣店或代售點,改善各地景區缺乏有品質、有創意的旅游紀念品局面,提升市場的整體形象和水平。
創意則屬于另一種提升,或可以叫做植入,其內容也許與現有景區與有關,也可以無關。如:影視旅游、主題樂園的大量,興起了一波高潮。但它的風險是可復制性太強,市場之間的競爭日漸激烈,存活期較短。張藝謀的“印象西湖”就是以西湖地緣文化為背景的創意作品,挖掘了杭州的古老民間傳說、神話,借助高科技手法再造“西湖雨”,一場高水準的藝術盛宴對西湖的國際聲譽是一個極大的提升,無疑是一個錦上添花。
烏鎮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其目的也是一個創意性的旅游文化屬性強化行動,從最初的江南水鎮的定位,將小鎮的文化貫入到商業、休閑娛樂,再到后來烏鎮戲劇節的開辦、木心美術館的成立,在戲劇、建筑、場景等多元素的搭建中,烏鎮成為了文藝青年的云集之地,到如今烏鎮變成全球互聯網大會的永久會址,烏鎮一步步的發展與蛻變,不斷嵌入創意、前沿的元素, 不斷強化旅游相關產業,是旅游界發展的標桿。
若說中國文化有多年輕呢?不過上下五千年!旅游作為新時期與人們息息相關的活動方式,應該不斷走在創新的道路上,讓新鮮的創意不斷涌現在游客面前,用旅游的方式,在產品、產業、發展方式等方面創新,將中華悠久的文化不斷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