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和旅游緊密關聯。依托文化淵源的旅游產業內涵更豐富,體驗更深度,而旅游業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賦能文化產業,助力弘揚優良歷史傳統文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層次地融合發展。”為新時代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引。
在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中,“旅游”一詞提及頻率高達76次,其中,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章節提出:“要打造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旅游體驗,提升旅游發展的文化內涵,豐富優質旅游供給,優化旅游發展環境,創新融合發展體制機制。”進一步提供了開展好文化和旅游工作的行動指南。
作為推進高水平發展的有力支撐,加強生態保護的重要舉措和保障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推動文旅產業提標提效發展是呼倫貝爾必須扛牢的政治責任。
“文旅產業提標提效高水平質量的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切實提升政府主導能力,深入踐行一體規劃、一體建設、一體發展路徑,慢慢地加強優化布局的戰略引領力、產城融合的輻射帶動力和全域協同的綜合競爭力。要發揮好市場主體作用,加強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協調聯動,支持和引導市場主體以高質量供給引領高層次需求,持續發展更具消費力的旅游業態、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服務產品、提供更具親和力的旅游服務、塑造更具影響力的旅游品牌、培育更具競爭力的旅游市場。要充分彰顯游客主角地位,注重品質提升、打造舒適環境,增加優質供給、挖掘消費潛力,持續完善食住行游購娛等配套設施和功能,讓游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愿意再來。”在今年全市推進文旅產業提標提效高水平質量的發展現場會上,市委主要領導深刻闡明呼倫貝爾文旅產業發展之“道”。
采集一年間(2022年5月10日2023年5月10日)留存于中文網絡站點平臺的呼倫貝爾旅游有關數據,形成
對呼倫貝爾旅游特色、旅游需求、旅游滿意度、旅游影響等方面做深入分析和評價,揭示呼倫貝爾旅游現狀、問題和機遇,提出呼倫貝爾旅游發展策略和建議,為有關部門開展旅游推廣及文旅工作高水平質量的發展提供參考。
,北部和西北部與俄羅斯接壤,西部和西南部同蒙古國交界,擁有森林、草原、濕地、湖泊、河流等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唯一的草原旅游重點開發地區、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
如果說四季分明的天氣特征情況與豐饒富集的自然資源為旅游業蒸蒸日上支撐起“四梁八柱”,那么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與悠久絢麗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則為呼倫貝爾文旅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漢族、蒙古族等48個民族在這里守望相助、團結奮斗。截至目前,我市有國家級非遺名錄
大氣磅礴的自然之美,悠久厚重的歷史底蘊,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獨具特色的異域風情,呼倫貝爾仿佛具有魔力般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探訪。
。其中,海拉爾和滿洲里是令游客印象最深的城市;蒙古包、那達慕成為給游客留下最深印象的文化和風俗;讓游客印象最深刻的景觀是呼倫貝爾草原和額爾古納濕地;當地特產風干牛肉和俄羅斯列巴令游客印象最為深刻。
總體來看,旅游印象仍以廣袤無垠、藍天白云、流連忘返、風景如畫、綠草如茵等對自然景觀的描述為主。
旅游目的地的穩定發展依賴于旅游市場與旅游資源的持續開發,而其競爭力的強弱取決于客源市場的爭奪。因此,分析影響客源市場需求的因素至關重要。其中,游客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游客的閑暇時間、旅游服務產品的價格和距離因素是影響客源市場需求的主要方面。
據呼倫貝爾日報社新聞輿情工作室采集數據,來到呼倫貝爾旅游的游客中,在旅游方式上,71%的游客選擇參團游,29%的游客選擇自助游。
參團游天數以46天為主,人均花費在30005000元之間;自助游旅行天數以56天為主,人均花費30005000元之間居多,自助游游客旅行天數及花費略高于參團游游客。
在選擇參團游的游客中,選擇全程火車出行的游客占比較多,選擇海拉爾額爾古納滿洲里游玩路線的游客最多。
在住宿選擇上,49%的游客選擇入住2星級酒店,39%的游客選擇入住3星級酒店,餐廳、舒適度、設計感、停車方便等因素受到游客關注。
旅游吸引力評價對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促進文旅產業可持續發展具備極其重大意義。據《呼倫貝爾旅游大數據報告》顯示,在旅游活動中,游客普遍對行程路線、游客服務以及自然景觀評價較高。但在影響旅行體驗的因素中,旅行花費、旅行人數多等問題也較為突出。
通過進一步提取分析游客發布評價,路程耗時長、出行方式有限、晝夜溫差大、餐飲和部分景點門票價格較高、住宿條件及移動通信信號較差等影響既有游客旅行體驗的因素也不容忽視。
文旅形象承載著一個城市的民族歷史、風土人情、文化基因和價值觀念,同時也是城市形象差異化的主要的因素,文旅形象設計與規劃管理的全階段包含了城市文化的傳播。包括歷史背景和文化、服飾文化、建筑文化和飲食文化等在內的豐富文旅資源,通過數字化技術推廣模式,能夠更好傳播城市文旅形象,在增加景區互動性、為游客提供更佳旅游體驗的同時,促進當地文旅產業轉型升級。
一碗螺螄粉帶火柳州、一把烤串攪動淄博、一部電視劇掠影大理、一入洛陽夢回隋唐近期,國內旅游市場強勁復蘇,文旅產業的開發和營銷突破傳統迎來新飛躍,以優質文旅 IP 和創新營銷模式為核心,眾多旅游目的地驚艷“出圈”、大展異彩。近年來,我市積極開展文旅產業宣傳推廣工作,拓寬線上線下渠道、豐富創新方式方法,在加速旅游業復蘇、助力文旅深層次地融合、促進產業高水平質量的發展上成效顯著。
據呼倫貝爾日報社新聞輿情工作室采集數據,與呼倫貝爾旅游相關的信息主要分布于微信和新聞網站。網民對呼倫貝爾市的印象大多分布在在自然景觀方面,對熱門旅游城市額爾古納市、滿洲里市、海拉爾區等關注較多,對蒙古族長調民歌興趣濃厚,對風干牛肉、烤全羊、奶豆腐等特色飲食嘗試意愿較強。
誠然,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歷史背景和文化優勢以及現有宣傳推廣手段和政策支持,“呼倫貝爾大草原”這一“金字招牌”已頗具影響力和美譽度。然而,由于旅游形象塑造缺乏除自然資源外的新亮點,旅游品牌推廣的多元化平臺尚未得到充分運用,導致我市文旅形象宣傳推廣為文化旅游業帶來的長尾效應并不明顯。
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完善交通、通信、住宿、餐飲、娛樂等配套服務,提升旅游安全和舒適度。
提高導游、司機、酒店員工等旅業經營者與從業者的專業素養和服務意識,提升旅游形象和口碑。
根據不同的市場需求和目標群體,設計出多樣化旅游服務產品和線路,滿足多種目標群體的旅游偏好和需求。
注重對文化的挖掘,找到自然資源和人文因素的契合點,以故事性加創新性呈現,讓地方文化與游客產生共鳴,從而讓游客對打造的文旅 IP 產生認同感。
(尤其是新興自媒體及短視頻平臺)。可借鑒“淄博燒烤”模式,將輿論營銷由“現象級”熱度轉化為“質量級”口碑,提高呼倫貝爾文旅形象知名度和美譽度。
與其他旅游城市旅行社、機構、企業等合作,開展聯合推廣、優惠活動、定制服務等,在文創產品研究開發上持續發力,擴大呼倫貝爾文旅行業市場占有率與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