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玉龍雪山景區近來敞開夏天游覽季,游客在冰川公園玩耍。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攝
近來,文明和游覽部安排的全國游覽促進各民族往來溝通融合研討班在云南省麗江市舉行。麗江經過展開游覽促進了各民族廣泛往來溝通融合,各民族的往來溝通融合又推進麗江游覽高水平質量的展開。
在本年5·19“我國游覽日”,麗江古城榮獲“第二批國家級文明游覽演示單位”稱謂,一同啟動了2023年文旅促消費季活動,拓寬文明和游覽消費空間,加快開釋麗江市民和廣闊游客的文明游覽消費體會需求。
麗江坐落云南西北部、滇川藏交匯處,有漢、納西、彝、傈僳等48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6.44%。麗江多民族聚居、多元文明共融,各民族血脈相連、經濟相依、文明相融、同舟共濟、友善共存,像石榴籽相同緊緊抱在一同。自1994年滇西北游覽規劃會議舉行以來,麗江依托豐厚的人文自然資源,從名不見經傳的西南邊境小鎮展開成為國際聞名游覽城市。
改革敞開40多年來,麗江使用本身的多民族文明優勢,鑄就了游覽的光輝,推進了各民族的往來溝通融合,促進了民族文明傳承與展開。
自1995年展開游覽至今,麗江區域生產總值從18.39億元增加到570.49億元,增加31倍。游覽業占第三產業的比重超越70%。游客招待量從84.5萬人次增加到5402.35萬人次,增加63倍;游覽業總收入從3.3億元增加到1078.26億元,增加326倍。涉旅從業人員近30萬人,約占麗江總人口的1/4。
在麗江游覽的展開過程中,各民族一起參加,打贏脫貧攻堅戰,完成了4.43萬戶17.9萬貧困人口安穩脫貧,并完成了穩固拓寬脫貧攻堅效果同村莊復興有用聯接。游覽帶動麗江經濟社會高質量展開,夯實各民族往來溝通融合的根底。
麗江立異展開游覽業態,建立各民族文明對外溝通的窗口和舞臺,激起各民族往來溝通融合的生機。
麗江將中華文明符號和形象融入游覽展開全過程,扶持納西古樂會重現千年洞經音樂原貌,重建木府展示麗江各民族文明融入中華文明的頭緒;建成徐霞客紀念館,敘述華夏文明和納西文明血脈相融的故事;康復赤軍長征過麗江指揮部紀念館,展示麗江各民族支撐革新支持我國領導的傳統;以古城27個文明院子為載體,將中華民族一起體認識貫穿到游覽全過程。
麗江堅持走差異化展開的路子,使用國際文明遺產麗江古城、國際回憶遺產納西東巴古籍、國際自然遺產三江并流,建成以麗江古城各民族融合景區為中心,瀘沽湖摩梭文明、老君山傈僳族文明為兩翼的游覽線路系統。
麗江展開以各民族民居風俗為中心的特征民居客棧,建成星級特征民居客棧81家,居云南首位;引入希爾頓、悅榕莊等國際大品牌,建成麗江民族特征國際大品牌酒店16家、星級飯店157家,數量均為云南榜首;引入形象、宋城等演藝品牌,創造以各族人民大團結為主題的演藝劇目9場,培養聞名演藝企業5家,數量也為云南榜首。
麗江堅持文旅深層次地融合,加強對東巴文明、邊屯文明、摩梭風情等民族文明資源的發掘、收拾、宏揚和維護,施行名人新居遺址修正,把麗江的民族文明經過游覽展示給游客,傳達給國際,講好納西族《創世紀》、木府楹聯、徐霞客在麗江等各民族往來溝通融合的前史故事,講好赤軍長征過麗江的赤色故事,講好年代榜樣張桂梅的故事,讓游客切身感觸麗江各民族往來溝通融合的魅力。
麗江深化全國文明和游覽試點城市建造,展開“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我國夢”主題文明惠民表演和“主客同享”非遺產品文旅消費活動,讓游客感同身受感觸麗江各民族往來溝通融合的前史。舉行“三多節”“火把節”“闊時節”“東巴文明藝術節”等活動,經過“品文明、享美食、賞歌舞、唱民歌”等多種游覽體會,讓各民族同胞同享喜樂。
游客在游覽過程中將外地文明帶給麗江,豐厚了麗江當地文明,立異了文明和游覽展開形式。麗江建成了松贊林卡、墅家玉廬、星托邦轎車營地等一批有代表性的民宿和營地。游客經過游覽自動了解麗江各民族文明,感觸各民族敞開、容納的氣氛,并經過書本、印象、新媒體等方法在全國甚至國際廣泛傳達麗江民族文明。游客與麗江當地人加深了不同地域、民族、文明的溝通和融合。
麗江在展開游覽過程中以“一帶一路”和建造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為關鍵,建立歸納交通網絡,使麗江不只成為游覽目的地,也成為游覽集散地。麗江自動融入大香格里拉生態游覽圈和大滇西游覽環線,構建歸納交通網絡,立異文旅業態產品,與周邊區域優勢互補,打造對全國、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國際游覽航空紐帶城市,推進麗江建造國際文明游覽名城。
游覽促進各民族文明的溝通,拉近了各民族之間的情感間隔,增強了各民族對中華文明的認同,增強了中華文明傳達力、影響力。游覽的高水平質量的展開,讓民族團結前進之花在麗江越開越盛、越開越美。(記者 趙 珊)